在融資平臺借錢的管道被中央收緊之後,廣州市政府正在尋求利用保險資金為城建項目輸血。在不久前落幕的“新廣州·新商機”20 14年招商推介會上,三家保險公司和廣州市政府簽約,協議將400多億保險資金投入廣州基礎設施和城建項目。險資正在成為廣州市政府除銀行貸款和發債之外的全新融資渠道。
  三家保險公司與廣州政府簽約
  在亞運前後幾年,廣州市政府通過七大融資平臺為城建發展大量借債,上個月市財政局提交市人大的債務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餘額1496.91億元。
  此後中央收緊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使得廣州不得不努力開拓新的融資渠道,而近年中央給保險資金運用範圍鬆綁,鼓勵險資支持新城鎮化發展項目,則為保險資金投資地方基建項目掃清了政策障礙。
  本月初,廣州市政府在“新廣州·新商機”2014年招商推介會上和3家保險公司簽約,簽約總額420億元,此舉正式拉開了引入保險資金的帷幕。
  推介會上發佈的資料顯示,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和與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產業基金”)簽署了一份名為“城市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的合作協議,基金總規模200億元人民幣。國壽已公開表示,該基金將用於廣州市基礎設施和城市發展建設項目。
  新華人壽保險公司也緊隨其後,和廣州市政府簽約合作協議,資金亦為200億元。不過新華的步伐稍慢,目前和廣州市政府的合作停留在備忘錄層面,資金尚未到位,但目標已明確投向廣州城建項目。
  第三家加入和廣州市政府投資合作協議的是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約金額20億元人民幣。按照合作協議,這20億資金除了在南沙籌建專業化航運保險公司,推動雙方在傳統領域商業保險、民生保險、普惠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外,還將投資基礎設施和市政項目建設等項目。
  險資直接入股參與項目運營
  “前期非常煎熬,廣州方面,市委書記和市長去年以來也參與談判,現在終於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爭取今年能上500億”,一位參與本次交易的人士簽約後對南都記者說。
  由於合作的風險控制條款非常嚴格,簽約前合作雙方的律師團隊磋商了大半年,確保投資的每個城建項目一定要有盈利,目前新華保險已經簽了備忘錄,正式合同計劃於6月底之前簽完,具體的合作形式是以股權為主,即保險公司以直接投資的方式參與廣州城建項目,通過項目本身的運營產生利潤。在項目運營管理人員方面,則以代表廣州市政府參與合作的廣州產業基金為主。
  該人士還告訴南都記者,雙方在具體投資的項目選擇上也非常慎重,每個項目經濟上是否可行要經過保險公司,產業基金,還有市政府的政策審核,投資範圍除了通常的廣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包括土地開發等能實現政府經營城市戰略意圖的業務,“保險資金比普通銀行貸款的周期長,而且利率相對比較低,這點對廣州城市建設非常有利。”
  他還透露,在廣州市政府和險資合作成功後,很多外地政府都跑到廣州市發改委來取經,“不過保險資金的使用非常謹慎,這裡面操作複雜得不得了,沒有太強的可複製性,各大金融機構明確的態度是只投北上廣深,廣州的城市信用在這裡,險資不可能莫名其妙跑到清遠、梅州那些地方”。
  廣州產業基金漸成新融資平臺
  在為廣州城建項目引入險資的過程中,“廣州產業基金”開始逐漸浮出水面,成為合作雙方的平臺。
  資料顯示,廣州產業基金是2013年專門成立的政府產業投資平臺,註冊資本1億元。廣州產業基金最早由做金融出身的副市長歐陽衛民牽頭組建,定位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推進戰略性主導產業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在去年基金的成立儀式上,市委書記萬慶良、市長陳建華共同揭牌。
  該基金一內部人士介紹,“產業基金實際上填補了廣州在股權投資行業的一個空白,廣州金融基礎比較強,資金存量也比較大,恰逢其時,需要一個市場的整合者。”
  和側重城建業務的城投、交投等融資平臺不同,廣州產業基金更側重資本運作,這對產業基金的管理能力亦提出極高的要求。據悉,由於此前缺乏相關領域的經驗,廣州產業基金團隊基本空降。他們當中不僅有來自市場化基金領域的人才,還有從發改委、城建處等政府部門調入的官員。目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為韓穎,曾擔任錦州銀行副行長,兼錦州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深圳大富配天投資公司副董事長。
  “儘管才成立一年,但目前產業基金的運作鏈條已初步完備,在引入(國壽)200億元保險資金後,今年(產業基金規模)上500億元是沒問題”,上述內部人士最後如是說。
  深讀
  險資為何獲廣州政府青睞?
  欠債壓力
  上個月廣州市財政局提交市人大的債務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廣州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餘額1496.91億元,債務率和償債率分別為98.48%和19.59%,已經逼近國際警戒線(分別為100%和20%)。同時,2014年廣州計劃舉債292.06億元,主要用於地鐵和土地開發等城建項目。而在今年1月份,廣州市長陳建華曾表示,到2016年底要力爭化解存量債務的60%。
  面對巨額債務,加上各城建項目對資金的巨大需求,廣州市政府如何做到手中有錢?
  加速賣地是傳統的做法。數據顯示,2012年廣州市本級賣地收入為222.6億,2013年這一數字飆升至838億,2014年估計賣地收入仍高達800億。除了、賣地得到巨額資金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向銀行貸款或地方融資平臺發債等手段進行融資。
  不過上述渠道各有隱患:賣地收入受房地產市場起伏影響太大,發債則日益受到中央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債務的限制,而央行收縮流動性、對銀行貸款進行總量控制則進一步壓縮了向銀行借錢的空間。
  融資新路
  現有籌集資金渠道不暢通加上欠債的壓力,廣州一直在嘗試建立新的投融資機制,過去兩年的廣州市發改委年度工作報告都提到,“多渠道籌集資金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創新投融資模式”,而目前引入保險資金則是新開發的融資渠道之一。
  對於廣州市政府而言,通過保險為城建項目融資幾乎是完美的渠道———保險資金的來源主要是保費,資金來源非常穩定,其期限也一般長達10-30年,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期限也大都超過5年甚至10年,兩者在投資期限上能互相匹配,這一點商業銀行貸款則難以做到。
  更重要的是,從目前披露的資料看,保險資金和廣州市政府合作的方式主要是股權投資,而不是像銀行一樣大都採用發放貸款的債權模式,這意味著廣州市政府無需每年向保險公司償還債務本金和利息,只要用城建項目本身產生的營業收入償還即可,有廣州市政府信譽作為擔保,保險公司也不用擔心還不了錢,如果城建項目運營得好,還能從中拿回比銀行貸款利率更高的回報。
  不過以股權投資形式介入地方城建的險資對於投資項目有著苛刻的要求,必須是本身能夠盈利、能夠產生現金流回報的項目,這一條使得純公益性的項目將無法獲得險資的註入,依然需要靠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因此這一點也限制了保險資金在城建項目投資中快速擴張,註定它只能成為“配菜”而不是“主餐”。
  大勢
  險資投資地方城建已成趨勢
  除了投資200億給廣州城建項目之外,中國人壽保險集團旗下的國壽投資也在緊密佈局國內其他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更早的時候,廣東省政府也已經引入了210億保險資金投資省內高速公路和省內城市改造項目。在這背後是國內保險行業響應中央新城鎮化號召、支持地方城建的大趨勢。
  蘇州利用險資成立城市發展基金
  在投資廣州城建的同時,4月初國壽也與蘇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設立中國人壽蘇州城市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為蘇州城市發展項目融資。不過,同樣是利用險資,廣州拿到的合作條款比蘇州更為優越。
  據中國人壽披露的資料顯示,蘇州城市發展基金的資金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金額僅是廣州城市發展基金的一半。蘇州城市發展基金共有3大出資方共同投資,國壽僅是其中一方。而在廣州城市發展基金中,國壽要負責提供全部資金。此外,雙方在投資方向上也有差異。蘇州城市發展基金將重點投資於蘇州城市發展相關產業中具有穩定現金流與資產增值預期的項目,而廣州城市發展基金則會投入廣州的城建領域。
  廣東省政府引入210億保險資金
  由於政策限定,2004年以前保險資金只能以存款或購買固定收益類產品等非權益類資產,無法投資不動產,2008年中央“四萬億”救市前後不久,修訂後的《保險法》和《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出爐,正式掃清了險資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障礙,此後各地都爭相引入保險資金為城建項目融資,京滬高鐵、北煤南運錦赤鐵路、上海青草沙水源工程等已經先試先行。
  廣東省也在今年3月與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合作,人保集團擬用150億元投資於全省“十二五”期間高速公路項目,另有60億投資於粵東西北地級市(含肇慶)的新區及中心城區的擴容提質項目。
  政策鬆綁險資投向基建成為可能
  儘管廣州市引進的這400多億險資具體投向仍未公佈,但是監管政策上的放鬆已經讓它們對各種基礎設施項目打開大門。上個月保監會官方下發了《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保險資金“積極支持鐵路、地下管網、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公共交通系統、城市配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一位曾在保險行業浸潤了十餘年的高管告訴南都記者,在這一輪合作中,地方政府其實是把保險資金作為地方發展資金了。
  而有業內人士則提醒,保險資金投向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而這正是地方債的重要源頭,保險資金大規模趟地方債渾水的可能性正在迅速增加。“無論以何種形式,其本質都是將政府債延續下去。”儘管地方債整體風險可控,但其中潛在風險還是存在的。
  A
  項目的三重審核
  保險公司審核可行性
  產業基金審核可行性
  廣州市政府的政策審核
  B
  三大簽約項目
  基金規模
  200億人民幣
  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簽署“城市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的合作協議
  基金將用於廣州市基礎設施和城市發展建設項目
  資金規模
  200億人民幣
  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和廣州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
  目前資金尚未到位
  明確投向廣州城建項目
  資金規模
  20億人民幣
  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廣州市政府簽署投資合作協議
  除了在南沙籌建專業化航運保險公司外,還將投資基礎設施和市政項目建設等項目
  專家點評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政府希望民營資本也進城建項目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告訴南都記者,保險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最大的風險在於基建時間跨度長,回報期也很長,無論對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動性還是風險把控能力要求都非常高。
  在他看來,保險資金作為市場資金的一部分,正在被各級政府積極招攬。但目前投資於廣州市的保險資金,起止年限跨度極長,而且保監會一定會嚴格把控,層層審批,實際投資離最終落地仍有距離,“我猜想廣州市此舉更多的是要讓民資看到,險資進來了,你們也來吧”。
  保險資金投入廣州城建項目優勢與風險
  優勢
  1
  資金量大
  保險公司在和地方政府設定投資計劃時,常常一筆合同就要求規模達到30億元(特殊情況下,至少也需達到10億元)。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動輒10億,資金需求量大,這點恰好與保險資金的特性相匹配。
  2
  融資期限長
  由於保險資金的來源主要是保費,資金來源非常穩定,其期限也一般長達10- 30年,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期限也大都超過5年甚至10年,因此在資金的投資期限上也能和保險資金相匹配,這一點商業銀行貸款則難以做到。
  3
  以股權投資為主
  從目前披露的資料看,保險資金和廣州市政府合作的方式主要是股權投資,而不是像銀行一樣大都採用發放貸款的債權模式,這意味著廣州市政府無需每年向保險公司償還債務本金和利息,只要用城建項目本身產生的營業收入償還即可,有廣州市政府信譽作為擔保,保險公司也不用擔心還不了錢,如果城建項目運營得好,還能從中拿回比銀行貸款利率更高的回報。
  風險
  地方債風險需重視
  有保險業人士提醒,保險資金投向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而這正是地方債的重要源頭,保險資金大規模趟地方債渾水的可能性正在迅速增加。無論以何種形式,其本質都是將政府債延續下去。儘管地方債整體風險可控,但其中潛在風險還是存在的。
  06-07版採寫
  南都記者 馮葉 魏凱  (原標題:400多億保險資金擬輸血廣州城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91yeepq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