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3日,法國斯特拉斯堡,歐盟議會大廈前升起新加入的十國國旗資料圖片/CFP
  10年前的5月1日,歐盟經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擴張,被認為是冷戰後最重要事件之一。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匈牙利等10國加入歐盟。本月28日開始,這些國家紛紛舉行多項活動,討論入盟十年的得與失,答案則是:“只有歐盟成員國的身份並不能確保國家繁榮。”
  歐盟在不斷擴大,截止到2013年年底,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冰島、科索沃、黑山共和國、塞爾維亞、土耳其、摩爾多瓦9個國家正排隊等待加入歐盟。
  九成贊成入盟者現只剩一半
  斯洛文尼亞,這個面積2萬平方公里、人口僅200萬出頭的小國幾乎從其1991年獨立之日起,便將融入歐洲大家庭納入舉國奮鬥目標,併為之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新華網刊文評論稱,“加入歐盟十周年。這十年記錄了當地民眾入盟之初的喜悅與驕傲,也浸染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斯洛文尼亞遇到的艱難與困惑。”
  2003年,斯洛文尼亞就是否加入歐盟舉行全民公決,當時逾九成的投票者投下了贊成票。但根據最新民調,如今堅信加入歐盟是正確選擇的人已不足半數。對此,當年負責與歐盟談判斯洛文尼亞入盟事宜的斯方首席談判代表,現任歐盟環境事務委員波托奇尼克認為,如今,人們已漸漸意識到:“只有歐盟成員國的身份並不能確保國家繁榮。”
  波托奇尼克承認,當年斯洛文尼亞曾作為“候選者中的最佳學生”入盟,但之後改革動力隨之消退,並出現了以低價收購代替研發、用借貸支撐繁榮以及對危機反應遲鈍和草率應對種種社會弊端等問題,令民眾極為失望。
  的確,在入盟後的最初5年裡,斯洛文尼亞經濟增長明顯:2007年達到創紀錄的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歐盟平均水平,失業率也僅為4.4%。但這期間,斯洛文尼亞國內信用市場急劇膨脹,各大銀行提供的貸款額以年均40%的速度激增。許多企業也出現了過度依賴貸款而非靠自身產品及銷售服務尋求發展的現象。
  收入提高與通脹相抵
  斯統計局在斯洛文尼亞加入歐盟十年之際,發佈了系列數據,揭示了斯加入歐盟十年來在經濟、社會領域的變化狀況。
  2013年斯月平均收入1523歐元,比2004年提高了近三分之一。但十年中通貨膨脹增長了26%,與上漲的收入幾乎抵消,購買力並沒有明顯增加。近年來的經濟危機使斯人均購買力水平在歐盟中有所下降,2004年,斯人均購買力為歐盟平均水平的87%,而2012年,下降為歐盟平均水平的79%。同時,貧窮率在十年中增加了1.2%,達到12.3%。
  斯GDP在十年中上升了10.1%, 2008年達到最高水平,之後受經濟危機影響有所下降。由於近年來的財政赤字,造成公共債務明顯增加,2004年公共債務占GDP27%,2013年公共債務占GDP72%。
  不過,歐盟的確促成了斯洛文尼亞農業結構的改變。農業轉型使畜牧等相關產業規模縮小,農場減少5%。而有機農場變得更為重要,從2004年的1600家增加到2013年的2700家。
  成為歐盟成員後,斯洛文尼亞更加註重環境保護,新能源的使用從8.8%增加到12.8%。
  最積極的結果是實現自由流動
  加入歐盟,對於歐盟新成員國的普通民眾而言,除了是身份認同的改變外,更意味著“能夠用歐元自由地在歐盟成員國之間旅行、學習和工作”。
  安德雷說,對於作為歐盟成員所享有的權利,斯洛伐克民眾最感興趣的是可以在其他歐盟成員國工作或居住這兩項。同時,能夠在其他歐盟成員國接受醫療救助也是大多斯洛伐克人關心的選項之一。
  安德雷介紹,高達75%的受訪民眾認為,歐盟一體化最積極的結果,是促使人員、商品和勞務能夠自由地在歐盟之內流動。
  不過,新入盟國家勞動力的流動並不是完全不受限制,中國社科院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孔田平介紹,2004年5月歐盟擴大時,只有愛爾蘭、瑞典和英國向中東歐新成員國開放勞動力市場。其他12國對勞動力流動施加了限制。奧地利和德國對勞動力流動限制時間最長,一直持續到2011年4月。
  分析
  回歸歐洲文化,尋找身份認同,參與歐盟決策以提升國家形象和話語權……入盟像一場通往理想的入學考試,檢驗排隊國加入歐盟的虔誠之心和成績優劣。排隊等待“入學”的學生已經按“成績”分出了順序。還需要時間消化內部問題的歐盟會繼續接納他們嗎?而不斷擴張的歐盟對中國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保持擴張態勢 下一步更審慎
  匈牙利就加入歐盟10周年而召開的為期3天的國際會議28日在佈達佩斯開幕,總體來看,與會的歐盟國家外交官員和前政要對歐盟10年前的東擴給予積極的評價。
  與會者對歐盟的繼續擴大紛紛表示,歐洲的重新統一還沒有完成,應該把這一進程繼續下去。法國前外長韋德里納說,西巴爾幹國家應該在同一天加入歐盟,但這個決定不允許倉促作出。
  孔田平分析稱,歐盟在西巴爾幹的擴張不會停止,下一步就是排隊等待的黑山和塞爾維亞,馬其頓等國,但在西巴爾幹的進程會比此前的擴張慢。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部主任崔洪健則介紹稱,歐盟擴大的困境是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開闢大的市場和話語權的同時,就會降低質量,把一些沒有資質的國家吸納進來。他認為,歐盟現在真正的問題是深化改革,但是不排除適時吸納新的國家,以保持總的擴張的態勢。
  波蘭駐華大使塔德烏什·霍米茨基大使在28日舉行的“歐盟擴張十周年:中國-歐盟關係的演變與持續性;新成員對歐盟現實及對華關係帶來的改變”研討會上表示,等待入盟的國家的談判都在進行中,沒有任何一國被排除在外。總的來說,取決於這些國家本身是否能夠加快自身改革,另一方面是看歐盟有沒有能力接納。
  歐盟擴張後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斯洛伐克外交和歐洲事務部部長萊恰克說,歐盟東擴給加入國帶來許多好處,今天的中歐地區比以前更加和平繁榮,這些國家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也增加了。
  在崔洪健看來,對中國而言,一個擴張的歐盟並沒有什麼壞處。“擴大後的歐盟意味著更重要的經濟伙伴和更廣闊的市場”,崔洪健說,儘管當時有的中國學者擔心,東擴將會引發歐盟對外貿易和投資的“雙轉移效應”,會影響到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但就在東擴之後,歐盟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技術供應方和主要的外資來源地,並保持至今,成為中歐進行更密切合作的重要基礎。
  擴張後,歐盟的地緣政治重心也逐步向東轉移,並開始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接壤。同時,包含25個成員國的歐盟成為國際事務中誰也無法輕視的重要行為體。
  就在歐盟東擴的前一年,中歐各自發表政策文件並建立起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中歐關係進入“蜜月期”。在中方發表的首份對歐盟政策文件中,中國註意到“儘管歐盟的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其一體化進程已不可逆轉,未來歐盟將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因為“一個囊括東西歐的新歐盟行將出現。”本版文/ 本報記者岳菲菲  (原標題:歐盟東擴10年是否能再納新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91yeepq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